张瑞萍

不堪盈手赠 赤心寄丹青

——当代女书画家张瑞萍小传

 

       张瑞萍,笔名张睿,艺名张丹、墨香阁阁主,安阳市鼓楼街人。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国画专业,从事书画教学工作多年。国画作品:《吉祥如意》参赛“致敬奋斗岁月书画名家邀请展和书画册”画展并被北京民俗园永久收藏,《竹报平安》入展《龙腾盛世新时代——西柏坡庆七一书画名家作品展》,且被中国文艺名家展览馆收藏,《华露春芳》入选“河南省第二十九届美术新人作品展览”……安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,历任中国·安阳殷商文化研究会副会长,安阳市北关区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……任职和受聘详情附后。

       年少就喜爱图画的张瑞萍,生于文革期,长在安阳市老城厢,冠带巷读小学,中学就读安阳市五中。完成课业之余,同学之间争相传阅的小人书——连环画:《三毛流浪记》、《铁道游击队》、《小兵战嘎》、《刘胡兰》、《江姐》、《红星闪闪》、《智取威虎山》、《雷锋》……是那一时期课外时间快乐而难忘的乐趣。那一幅幅惟妙惟肖的图画,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,一张张简约而灵动的人物、场景、花鸟、山水、蔬果、舟船等器物,或工笔,或写意;有素描,于黑白之中见形达意;有水墨画,于纯净之中蕴涵丰富;有水粉画,于艳丽或柔润之中传递明亮、丰富或浑厚。

       图画,钟自然之灵秀,汇生活之神韵,基于线条、色彩、构图、留白等技艺,寄予史迹、故事、思想、情感、期许等元素呈于丹青,直击视网膜,而且栩栩如生;图画,足以极视觉之娱,引遐思入梦来,游目骋怀,融所学致贯通;图画,视觉的盛宴,甘甜而隽永,于无声处唤起心灵向善致美的觉醒。

       年少时期的趣事摘录二三。其一,处女作诞生记:八零年春的一个下午自习课,被前排同学的一方印有《红楼梦》插图的小手帕所吸引,就兴冲冲地借来置于桌面,比葫芦画瓢地在作业本上临摹起来。一会儿功夫,小小手帕里的宝钗扑蝶图画,就活灵活现在作业纸上。至今记忆犹新,也成为钟爱绘画的少年历久弥新的快乐回忆。见下图素描《宝钗扑蝶》,接之依次罗列同期仅存的几幅习作于其后。

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      其二,陪伴弟弟成长的愉快回忆:连环画看多了,脑海里驻留的画面就丰富起来,光是在作业本上临摹涂鸦,已经不能畅叙童趣幽情,便找来白色透亮的硬纸般的塑料布,裁成长方形,拼粘连接成卷儿,执笔在上面描绘一幅幅小人画卷。待墨汁晾干,从其一头儿——故事起处——卷到筷子上,成卷;插入一个小纸箱的两侧纸壁内,纸箱的正前、后方双壁各挖出一个直径大约五公分左右的小圆洞,置于凳面儿或是用单手平托纸箱;夜色中打开手电筒对准纸箱的后开孔正照,另一只手转动伸出纸箱侧壁的筷子头儿,透过纸箱前壁开孔的光束打到昏暗的墙壁上,一个自制的明亮的、美妙的、动漫式的“小电影”就展现在一群小朋友的眼前。时有路过的长者偶也被其吸引,驻足观看。记得当时曾绘制不同题材(画面)的版本,多达五六部不止。“小电影”一时兴起,广为流传,邻居的小朋友作者纷纷涌现,彼此是否心存一试高下之念,至今未尝可测。每每夜色中残月初现,邻居的小朋友相约聚集院内,栩栩展演这般无声的“小电影”,弟弟的欢呼声和掌声,与小朋友们的笑声、呼喊声一起融进这朦朦的星光里。星光里,也融进了姐姐童真挚爱和甘甜的梦……

 

        

       其三,夏日里宅家作业、读书、临习作画。清亮的额头挂满汗珠,汗水顺着面颊滴落书页纸面、画纸的情形,每每忆起,依然历历在目——汗流浃背而浑然不知的情景,屡见不鲜。冬日夜深,坐在炕边,腿伸进煤洞里面捧着画书赏读,不觉之中忘记了时间,也忘记了寒冷,直到伸进煤洞里的那双腿脚都近乎失去直觉......这般司空见惯的童年画面,还在上演:画书每每得之,常常爱不释手,入神处自是反复赏阅、临摹;每逢精彩的人物或场景,油然拿起纸笔勾勒开来。到现在她的腿遇冷就麻木疼痛,症根儿应是缘此落下了。

       一年雪夜,室内寒意袭袭,移位坐到炕的炭口处赏读以不误保暖,看着,读着,静思如翼,心领神会地在作业本的背面信手描绘着……棉裤腿儿膝盖处竟然被炕膛里的余热烤焦一大片而木然不觉,直到疼痛袭来才从神往的描绘中惊醒。意识到又要给劳碌的母亲平添麻烦啦,不禁惴惴然愧疚剧生;如此这般狼狈,她还是情不自禁、欲罢不能地坚持画完最后一笔。

            

       图画,给她的学生时代开启一扇感知社会、认识世界、洞开时空、构建梦想的视觉之窗。兴致始然,趣味不穷。于是乎,发至于内,寄于笔墨,成乎一幅幅牙牙图画习作,欲罢不能。在之后人生的不同时期,绘画的兴致总也难以割舍,携诚而行,行之成习,习以为常,常而久之就成为她日后作画、办展、授课、办学、创作的动力源泉。

       就业入职飞鹰公司青年纸箱厂工作。当时的纸箱厂有道生产工序,是把版样放大到纸箱所需的尺寸制版。真版尺寸:2450X1200mm飞鹰公司提供的版样是A4纸样。缘于对绘画的情有独钟,她就逐步担负起自行车外包装纸箱上印制广告的绘制(制版)工作——把A4纸版样放大至纸箱的实样尺寸,制版。朝气蓬勃的花季,积极昂扬的生活态度,工作岗位有用不完精气神。应邀为待嫁的姐妹盘头、化妆、美发等尚美活动,也是屡见不鲜,直至工厂歇业。

       工作没了,生活却要继续。稳健的收入,难以割舍的爱好,二者何以得兼?一度困扰重重。休言道危艰,自信“天生我材必有用”;况且世事变故忧何益?韶华任峥嵘。时下社会上美容美发热度方兴未艾,思罢便鼓足勇气,参加省职业培训,取证——安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颁发的校长、高级讲师和评审委员三个任职资格证书。之后创办“飞高美容美发学校”,任校长兼高级讲师。其间,教学计划,教案,无不亲历亲为;课堂上板书时,随手绘就模具、头像、发型与站姿、动作及要领。兴之所起的绘画爱好,在新的职业——讲台上,构图,速写,或写意,或素描,信手拈来,活灵活现,栩栩如生;讲要领,传技功,出口有物,声情并茂;学员聆听入神,教与画相助相长,相得益彰。教学之余,她还是学校文体活动的积极参与者,也是骨干分子,多次受邀担任活动的主持人。期间,还先后受聘安阳市白孔雀美容美发培训学校、明星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等,任副校长兼主讲师。

       择业的挑战化作职业的动力,心灵向善致美的觉醒,是生命的召唤,也是迈上新舞台的使命;一批批乐学有成的学员走上执业岗位,是她最好的洗礼,也是对其勤勉无所畏、初心不改为丹青的奖赏。因此而收益的莘莘学子——广布于五县四区,从此告别待业烦恼,一个个开启创业致富之门。

 

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      任教期间,忙于教学之余,96年完成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国画专业的全部学业。历经三载潜心学而习之锤炼,国画语言与表达,写实与写意,视觉感受力、审美识辨力、艺术心性耐受力、赤心寄丹青的达意力等技能,得到系统训练;由用笔之法,到识墨、用墨之法,又逐渐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与单双色渐变规律,反复演练:花、苞、叶、树、草、山、石、水、鸟、禽、兽、鱼、虾、船、房、车、人、果蔬等器物的写实与写意技法,准确运用线条、构图、色彩、浓淡、明暗、远近、高下、透视、层次、留白与章法等技术;或工笔,或写意,或素描,或泼墨,一概服务创作主题。习作《二月兰》、《以和为贵》、《紫气东来》、《好事成双》、《招财进宝》……等作品,出自这一时期。素描兼工笔,构图简约,笔画严谨,着色淡雅,是她这一时期创作的主要特点。

作品推介:《以和为贵》(见上左图所示)

        作品精选五君子为伍,取墨色荷叶一片静伏水面,翠鸟婷立荷颈之上,锦鲤一双漫翔浅水,秀竹一枝横斜相偎,姹紫嫣红的芙蓉花徐徐绽放,宛若碧空中仙女般玉立清波之上。布局含情入理,用笔干净利落,酌墨轻重有度,用色锦上添花。简洁的取舍,精心的构思,“五君子”承蒙作者之匠心而幸结良缘,彼此又独立昂扬;率性相安自处,又和谐成趣;动静兼备,劲柔相宜,相互成就,相得益彰。题材出自生活:人们常把高洁、素雅赋予荷花,翠鸟寓意吉祥,锦鲤繁衍力旺盛,浅水犹如聚宝盆,不失对财富自由的追求和向往,伴以谦逊而坚韧的翠竹同框;趣取“荷”、“和”谐音,着以澄明的光影场景,《以和为贵》的创作一气呵成,别具匠心。只是,画面上部空间有所受限,留白略显拘谨,稍留遗憾。

作品推介:《紫气东来》(见上右图所示)

       紫藤低垂绕飞燕,繁华朵朵常相伴;紫蕴祥瑞家业旺,子孙齐力梦方圆。在国画艺术文化中借紫藤与燕子组合为题材,表达对祥瑞、和谐、兴盛、繁茂愿望的期许。作者用其所学,选取繁茂紫藤之局部,舍去多余物象,精简布图,惜墨如金,熟练运用单色渐变技法,使藤曼、藤叶、紫藤花和飞燕栩栩如生,仿佛触手可及,就在眼前。于简约的笔墨浓缩纷繁,驻足这简约的画面,静思辽阔,辨识何往?归途已了然。

 

    

作品推介:《好事成双》(见上左图所示)

       作品取名谐音字:“柿”与“事”,寓意事事圆圆、事事如意。在东方文化里,麻雀视为吉祥鸟,赋予勤勉和勇敢的化身。来自于生活:不曾历经耐酷暑,哪来枝头柿金妆?寄予:好运富贵双盈门,事事如意多呈祥。

       兴之所起的绘画爱好,向着心之所向进发,坚持着,坚持着,一步步走进职业的厅堂。择业的困惑,已经跨越;起步时的危艰,也已化为坚实的足迹;日夜兼程的足迹,已化作一串串持续进步的欢乐音符,袅袅生香。热爱的路上没有痛苦,没有神伤!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      这一时期,她相继创办书画课堂(周末班和暑、寒假班)——少年班,青年班,中老年班;又创建墨香阁绘画工作室,成为墨香阁阁主,还成立墨香阁字画公司,任总经理。2020年授予安阳市书画院高级院士,2024年担任安阳市北关区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。

       这一时期,她还研修了甲骨文字及其书写特征,拜名师学习甲骨文字的笔法、字形、结字等技艺。初步掌握甲骨文字的书写:尚古、复古,而不拘泥于古,古朴而不拘谨的艺术风格。下笔保持以方笔为主,方圆并用,圆笔圆转自然,方笔方折劲挺,小字莹秀,大字俊伟,字型大小兼顾,用笔一丝不苟,排列规整又不失变化。书法习作众多,多次入展国家、省、市甲骨文字书法展并获奖。这里附

甲骨文书法作品三帧——见上图所示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      渐渐地,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学员写生、素描等实操需求和创作资源,于是决定改进教学规划,带上课本,走出教室,走向大自然。开启校外课堂,也是她的国画学习、创作与教学的一次大改变。于是,作为校长的张瑞萍老师,就带领学员进公园,入太行,住民宿,写生花鸟鱼禽,描绘沟壑奇峰……钟神秀造化于眼底,习国画技法达笔端。课堂回归自然,理论融入实践,不仅教学实绩显著提升,也深受学员好评,还让自身的视觉感受力、审美识辨力、艺术心性觉醒度及表达技能等功力,无不受益匪浅。

       作品《鸿运当头》、《竹报平安》、《就绣前程》、《福贵祥和》……都出自这一时期,如下图所示。

 

 

作品推介:《鸿运当头》(见上图所示)

        幽居于群山俊峰环抱、白云萦绕沟壑、红叶层叠尽燃、飞瀑涌流汇聚深潭清流之畔,左有青龙,右白虎,后有玄武护佑,集祥瑞于画卷,纳毓秀于庭堂,响应传统风水所讲的宜居佳境,追求《道德经》:“居善地,心善渊,与善仁,言善信,政善治,事善能,动善时”的人生修养之高山。期以籍此创作,以慰藉兼或抚平因伊甸园之风水回到现实无觅处的鸿沟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

        当今许多艺术从业者普遍认识到:任何倏忽而来的灵感,事实上不能代替长期的功夫。现代人最大的缺点,是对自己的职业缺乏爱心。张瑞萍老师坚守在国画的阵地上,努力地追求着运用国画技法,向着作品既表现主体感知,还要兼顾观赏者的审美趋向和艺术修养,旨意透过作品传情达意,唤醒观赏者内心质朴的原生视觉美感,籍此唤起心灵质朴的共鸣而努力。《孟子》:“可欲之谓善,有诸己之谓信,充实之谓美。”的艺术愿景,是无形的标杆,在感召;北宋哲学家、教育家张载提出的:“充内形外之谓美”的画功标准,如鞭在侧。为此,她不懈地努力着——赤心寄丹青,所学为致用。     

       心灵之美的觉醒,唤醒无尽的热爱,热爱是持续的快乐,热爱是坚守的动力,源泉似海——栉风沐雨无懈怠,寒来暑往廿余载;赤心不堪盈手赠,丹青不言豪情来。

       讲台上,写生基地……学员送往迎来又一批,新作一幅又一幅,受邀创作交流分享会一个又一个,行业群体笔会公益活动她也积极参加,拳拳爱心弘扬社会传统优秀文化,为艺术走进百姓家送福献书画……书画家张瑞萍老师乐此不疲,忙碌着,陶醉着,行进着,充实着,快乐着。

 

 

任职、受聘简介:

中国·安阳殷商文化研究会副会长;

安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,安阳书画院高级院士;

安阳市北关区美协副秘书长

安阳市文峰区书法家协会会员;

中国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会会员;

智慧山河(厦门)文化科技研究院书画客座教授;

安阳市庆典行业联盟授予:“著名司仪”;

国家级高级美容美发师,飞高美容美发学校校长、高级讲师;

安阳市白孔雀美容美发培训学校、明星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等,任副校长,兼主讲师。

 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三馆园文化传播(安阳)有限公司 宋巨敏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24年12月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首页    人物专栏    张瑞萍